找到相关内容1708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维摩诘经.入不二法门品》论析--以水平诠释架构为论述依据

    不二,不二而;湛然所谓:“双照,名之为。即是寂而双照,亦名为出。是则二不二,入之与出,皆就悟论。” 当心识进入“不二”的境界后,以此无分别的心识,落于人群社会的各个向度中,去成就圆满人我的生命...重心、“不二”之重要性、及所依据资料的检述。  贰、“入不二法门”初释:说明“”、“不二”、“入”、“法门”、“入不二法门” 等字词的意涵,以为进入主题预作准备。  参、本品分段:将本品析为“序”、...

    许宗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471151.html
  • 玄学思想与般若思想之交融

    末有」,却正  与般若(真谛与俗)相容相契也。  然本无宗,又旁出一系,称之为本无异宗,此乃琛法师  所主张。吉藏谓「琛法师云,本无者,未有色法,先有于无  ,故从无出有。即无在有先,有在无后,故称本无」(注16)  。安澄引山门玄义第五卷,谛章云「复有竺法深即云,诸  法本无,壑然无形, 为第一义, 所生万物,名为世谛」  (注17)。此宗主张「无」为现象之根本,及万法之本体。极  类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771158.html
  • 无着的学说

    总以弥勒的瑜伽  论为基础。前者从摄事、摄净义、成善巧、无常、成苦、成  空、成无性、成现观、成瑜伽、成不思议、摄胜决择的十一  品,是组织瑜伽论的要义。在摄成义品中,引用中论的  偈。成无性品中...---上所谓「  执持识」,其相状最极深细,即是引证「阿陀那识甚深细」  云云的一偈。且说阿陀那识即所谓执持识,其意义大体与瑜  伽论所说同样。关于心,即佛陀所说的心意识。但「意」有  种:一、为...

    昙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1571214.html
  • 中观之诸法实相

    可以说:藉缘起幻相以悟入法性。但这还是加行观中的 观察,由世俗入胜义,真能通达诸法实性,那时无能无所,不因不果,即一 切因果能所而离一切因果能所相,不可安立。所以说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 ...能作因缘」。或者以为因果二者非同时现在不能成为因果,回向心与佛心 ,前后既远远的相隔,如何能成为因果?龙树约义来解答:一、约第一义说 :现在心,未来心,皆无自性,心虽有现在未来等的缘起相而性自本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理论思想发展史纲

    世俗和真谛之来认识世界皆幻的真实不虚的道理,突出“八不中道”的实相义。   隋代出现的三阶教在理论上也有特点。“三阶”是根据佛教的“...基础。而在民间下层,观音信仰和弥勒信仰,以及净土信仰也弥漫各地。   两晋南北朝时期外来的佛教虽然开始摆脱了依附于黄老的情况,正在独立出来,与儒道教鼎立。但是佛教的学说还没有完全适应中国社会,它与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971301.html
  • 智顗“四意消文”的解经方法论

    经文字句即空、即假,便是隔别观因缘,能够双照即空即假即中,方是非通非别之圆观。是以智顗之观心释,实是在任一经文字句之间,磨练砥砺自己圆观众缘生法的能力,体会一色一香一字一句无非中道的境界。  ...相似的目的。本书何以名为《文句》,湛然在解释《法华文句》的《法华文句记》中,︰  言文句者,文谓文字,一部始终,故云文即是字,为所依。句谓句读,义通长短。故云︰名诠自性,句诠差别。此亦不论色行等体,今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871339.html
  • 英伦归来话佛教——净因﹑圆慈法师访谈录

    圣谛的教诲中阐述得很清楚。四圣谛是:   (1)苦,有关世俗之一切本质皆苦的真理;   (2)集谛,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理;   (3)灭谛,关于灭尽苦、集之真理;   (4)道谛,审实灭苦之道,超脱苦、集,达到寂静涅盘之境之真理。   释尊不仅把痛苦和灭除痛苦当作其教诲的核心,而且以揭示心理上猛然觉醒的方式来对治痛苦这一问题。释尊从人的内心去追索痛苦的根源,首先是贪婪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5871440.html
  • 延寿、宗密“禅教合一”论之歧义

    有别于传统华严学的,也有别于澄观的,而是一种新的禅化华严学。  相对宗密而言,延寿则是通过“理事无阂”、“体用自在”、“并陈”三个命题的具体陈述来阐发“举一心为宗,照万法如镜”的圆摄精神。他并不固执...下见性便为得道,取相之徒指为外道。[5]521  夫初祖西来唯传一心之法。祖求缘虑不安之心不得,即知唯一真心圆成周遍,当下言思道断,达摩印可,遂得祖印大行,迄至今日。[5]699  由此推之,“以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1973059.html
  • 玄奘法师对律宗之影响

    道宣“戒体”思想失却整体性的把握。戒体如何形成以及它的基本涵义,道宣在《事钞》中有一段总括性的说明:  戒体者,若依通论,明其所发之业体。今就正显直陈能领之心相,谓法界尘沙等法以己要期施造方便,善...  玄奘法师是我国历史上,最伟大且重要的佛典翻译家之一。师,于十三岁时,适逢洛阳度僧,而破格录取。之后,遍学各地名师,往来南北讲筵。对于当时流行的《摄论》、《地论》两家的学说尤为关注,他自己也在家...

    照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873472.html
  • 《肇论》解“空”之特质

    的基本特色,若仍以该方式进行论述,一定难以超越,且其思想内涵难以为时人所重,对显发中观学理助益不大;第三、采用与龙树截然不同的方式进行论证,正是僧肇对龙树思想贯彻执行的一种表现,龙树指出:“诸佛依...不论采取哪一个方向,都会有误失,进而指出理性是有局限的,无法从本质上了解诸法实相。这种不落边、唯显中道的态度,正是为了超越理性的二元对立,将自己的视野提升到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层次上,从而化解由理性內在...

    觉醒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1473654.html